[港口结义] 港口经济 合作必赢

发布时间:2024-04-13 09:29:43

 

[港口结义] 港口经济 合作必赢
2007年,港口合作之声渐起。
2007年,“1+1>2”的战略思维深入人心。
年初,有青岛港与日照港“牵手”。
年末,有大连港同秦皇岛港“联姻”。
由此可见,“合作共赢,强强联合”在港口业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新动向:强强联合
 
在2007年长三角港口发展的一次论坛上,河海大学港口专家严以新教授说: “现在的情况是,国际船运公司组成的航运联盟议价能力大大提高,我们的港口如果出现 ‘窝里斗’,那么最终吃亏的是自己。”是啊,严教授的意思很明确:港口经济大多是一些国际间的航运及物资调配,如何让港口经济实现最大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 “窝里斗”。
实际上,港口间的合作整合已开始。近年来,厦门港与漳州港、宁波港与舟山港、上海港与长江流域的港口等,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整合。太仓港、常熟港和张家港港实现三港合一建立了苏州港……
2007年,沿海港口合作渐成 “热潮”:3月20日,舟山、宁波两市的港口合作项目,总投资达55亿元的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在定海正式成立。5月20日,青岛港、日照港聚首济南,举行合资签约仪式,共同投资设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人民币11.5亿元,各持股50%,联手建设经营日照港集装箱码头项目。
除此之外,长三角地区港口之间的合作尤其引人关注:按照国家战略规划,长三角地区的港口合作框架为 “一体两翼”;面对国内环渤海、华南等区域圈港口运动的推进,以及韩国东北亚“战区”的战略调整,长三角的港口群体在内部竞争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区域合作。
 
新称谓:港口集群
 
实际上,在中国 “十一五”规划中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南、中、北三大港口群在合作共赢中逐步升级。交通部部长李盛霖曾表示,交通部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支持港口合作,共同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协调发展,开创中国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新局面。
以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以及渤海湾港口群为中心的港口群发展成为国家港口建设的重点。国家在制定了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正为我国港口及港口城市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郁表示,在国家区域战略的指导下,可以预见,中国将成为世界港口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国家之一。”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布局已取得举世瞩目的进展,正在形成南、中、北三大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架构。包括南部的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以深圳、广州和珠三角港口群为支撑;以江浙为两翼,上海为中心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大连、天津、青岛为支撑的东北亚国家航运中心也正在酝酿。
 
新思路:量力而行
 
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专家柴海涛指出,这些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新的市场要素整合,给港口城市和临港经济带来的机遇有:一是极大地扩大了城市经济容量。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二是由于区域合作带来的港口功能多元化需求,促进了港口;三是出现了以港口经济的繁荣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机会。
但是,各地大力建港,也带来了诸多负面问题。一是一些港口资源的配置不科学、不合理。一些港口间的竞争无序,同质码头、泊位的建设,对同一腹地的货源产生激烈竞争是无法避免的。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一些港口的无序竞争加剧,效益下降,一些区域产品的物流成本进一步提高。针对这种担忧,津冀之间合作的谨慎态度也许值得一提:2006年年底,天津港集团总裁于汝民也曾表示,作为环渤海湾的领跑港口,天津港会在合适的时机考虑出手整合周边的港口资源。而河北的四大港都包括在所说的 “周边资源”之列。
然而,河北省的港口资源整合当时也有其自身的考虑。那么,如何让这些可以合作的资源效益实现最大化?
2007年6月12日,津冀两地领导直面未来,共同探讨津冀港口合作的问题,这种沟通合作也许能在不远的未来打破津冀之间 “投资热、合作冷”的局面。
港口间实现资源整合,其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只需注意一点:将合作真正落到实处,防止名义上的合作而真正仍是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