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最好集中发展国际物流

发布时间:2024-04-13 04:01:04

武汉最好集中发展国际物流
 
    “武汉发展临空经济、航空物流最好走国际化道路。”在物流节航空物流前瞻与发展国际会议上,不少专家如此建议。
 
  作为航空物流的运力承载方,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陶钧在发言时表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只有航空运输,还谈不上航空物流,同时建议武汉最好集中发展国际物流。
 
  中国航空物流更像航空运输
 
  陶钧介绍,自从2004年中美航空运输议定书签署以后,外资就开始抢占中国航空市场,中国企业很早就开始面临国际竞争。
 
  但直到目前,全货机航线在中国的发展依然平平,国际航空快递巨头可以说一枝独秀,中航、国航、南航三大巨头2011年的收入总额约为280亿人民币,而外资的一个DHL(全球快递、洲际运输和航空货运的领导者)的收入就有500亿欧元,第二位的UPS(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也有380亿欧元。相比之下,中国的航空物流更像是航空运输。
 
  以中航为例,从上海始发的货运满舱率能达到93%,而欧美的回程满舱率则不足60%,东南亚则不足50%。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往返的运营成本相同,但满舱率在往返程则完全没法对等,收入也就成了问题。
 
  航空货运需加入货运联盟
 
  中国目前的全货运飞机加上客机辅舱,实际上在总数量上依然偏少,无法形成航线网络,进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在陶钧看来,航空货运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时候,还需加入一些航空联盟,尤其是货运联盟,来适应发展要求。
 
  为何建议武汉航空物流走国际化路线?陶钧表示,国内货量下跌严重,90%以上的货运都是快件运输。随着电商、快递业的发展,快递对于客机辅舱的依赖性也逐渐下降。
 
  以快递发展较好的顺丰为例,顺丰的自由空中运力达到了28架飞机,基本上都是凌晨以后的“红眼航班”,而不再是像往常那样,依赖航空公司的早班客机的辅舱运输。有可能以后其他的快递、电商也会逐渐这样发展。
 
  同时,2000公里以下的货物运输,由于中间还有落地、停机坪转接等诸多环节,因此在价格上会比公路高,但是总用时加起来有可能与公路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客户更有可能选择公路的“点对点”运输。
 
  武汉处于中国的枢纽性区域,到各个方向都很便捷,因此在航空物流上,陶钧建议武汉集中发展国际物流,利用武汉的交通优势,把全国各地的物流吸引到武汉来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远洋(601919,股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际庆:
 
  企业用三种模式走出国门
 
  “作为外向型物流企业,我们走出国门有三种模式,但最主要的是伴随核心客户走向国际化。”昨日,在武汉举办的2012物流全球论坛上,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际庆说道。
 
  张际庆说,第一种模式是伴随核心客户走出国门,中远物流所服务的中石油、电力等本土特大型企业加快了自身国际化发展步伐。“跟核心客户走出国门是中远物流的一个关键方式。”第二个模式是直接投资建立国际网络,在一些地理中心或贸易港口进行直接投资,建立国际化的服务网络。“但这是基于一个有海外客户的前提,不然一切是枉然。”
 
  至于第三个模式,张际庆解释说,是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
 
  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徐水波:
 
  中小企业遵守“2121法则”
 
  中小物流企业该如何生存发展?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徐水波给出了“2121法则”。
 
  “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议价能力低,不能应对油价和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而且没有服务体系,在人才吸引和激励上做的也不足,而且最重要的是融资能力低,品牌信誉度不高。”徐水波说,除内部原因,这些企业还面临外部物流市场不规范、路桥和燃料费用高和受大企业挤压等难题,“其中油品费用占运输成本的40%,而各种路桥费也占到30%”。
 
  徐水波称,“小散乱差多”是目前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的现状。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均不佳的情况下,中小物流企业的出路在哪?“按照"2121法则"来做,相信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据徐水波介绍,“2121法则”是两个基础、一个动力、两个重点和一个规矩。具体来讲,是先做好两个基础,即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物流产品和服务,并在资源整合理念下,带动物流企业集群,通过合作、联盟、并购和整合等方式快速组建网络,引领物流行业水平提升;同时,物流人才是中小物流企业变革的动力,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作为动力;而两个重点,就是强化品牌意识,增强营销理念,并通过信息化来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至于一个规矩,就是要注重商业伦理,建立信用机制。
 
  天津大学副教授刘伟华:
 
  制造业与物流业可实现联动
 
  制造业和物流联动发展是伪命题还是新思路?昨日,在武汉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大会上,针对这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天津大学副教授刘伟华称,“两业”联动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升级,还有利于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刘伟华说,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开放度不够,大多自营物流,然而该项费用高,且退出成本更高,这影响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制造业的物流成负担,物流业吃不饱自身也不壮大。”刘伟华说,据统计,2010年物流业物流总额的90%来自工业品,“如果"两业"联动,对彼此的发展都有好处,是双赢”。
 
  那如何联动呢?刘伟华介绍,首先要支持制造企业提升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同时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构建物流服务市场体系,按照供应链管理原则,整合建设物流配套设施,让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实现标准对接。“同时还要推广联动发展的技术,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据介绍,未来几年,制造业将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而第三方物流要加大专业化物流箱产业基地的发展,增强配套服务功能,通过信息平台建设,降低制造业成本,达到产业基地与物流基地的共同发展。